所在位置:首頁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去延安

來源:中華魂網(wǎng) · 2024-03-20 12:13:30


(一)追夢路上


少年時愛誦《回延安》,

心窩里藏詩到今天。

青年時追夢想去延安,

仰望北斗夜未眠。

到老來一心去延安,

疫情肆虐又幾年……

幾回回夢里到延安,

“延河水繞過寶塔山……”


癸卯陽春谷雨天,

早迎朝霞赴延安。

一輩子夢想終于實現(xiàn),

路雖遠心里樂無邊。

踩著偉人的足跡去,

延安精神傳承到永遠。


早風習習天藍藍,

大巴車上路如箭離弦。

一路路笑聲一陣陣歌,

一張張笑臉露童顏。

一條條綠柳絲迎風舞曼曼,

一樹樹蘋果花迎著朝陽綻。

一道道隧道穿山包,

一座座大橋跨山澗。

一片片果園繞著山頭轉(zhuǎn),

千萬座山包綠浪翻。

千溝萬壑不再難行,

黃土高坡不再塵滿天。

十年生態(tài)大改善,

四十年陜北換新顏。


(二)南泥灣


南泥灣,

延安南。

過去到處是荒山,

十里無人煙。

荊棘遍野,野獸出沒,

梢林滿山澗。

人稱爛泥灣。

話說一九四一年,

八路軍三五九旅

進駐了爛泥灣。

困境奮起破封鎖,

披荊斬棘削荒山。

一把镢頭一桿槍,

又練兵來又墾荒。

生產(chǎn)自救保衛(wèi)黨中央。

沒有農(nóng)具自己產(chǎn),

沒有草鞋自己編。

自力更生建農(nóng)田,

艱苦奮斗整兩年。

大生產(chǎn)換來大豐產(chǎn),

爛泥灣變成南泥灣。

牛羊滿山坡,

處處是良田。

十里稻花香,

陜北好江南。

解決了根據(jù)地吃和穿,

三五九旅農(nóng)墾樹典范。

南泥灣精神代代傳,

軍墾新疆又為祖國建設把力添。


1710908154043003730.jpg


(三)寶塔山


踏進延安第一天,

一眼瞅見了寶塔山。

寶塔山啊寶塔山,

巍巍寶塔立山巔。

延河水在您腳下流,

延安風在您胸膛里填。

陜北的大事您知曉,

根據(jù)地的成長您看見。

謝子長、習仲勛、劉志丹……

人民的贊譽到永遠。

“一座豐碑”立陜北,

中央紅軍才有了落腳點。

話說一九三五年,

中央紅軍到延安,

一住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十三年建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十三年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十三年保衛(wèi)延安擊敗了胡宗南,

十三年人民軍隊發(fā)展壯大,

十三年蔣家王朝日落西山。

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

延安又成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出發(fā)點。


寶塔山啊寶塔山,

您是中華兒女難以磨滅的記憶,

您是延安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您是圣地的象征,

您是延安的名片。

“雙手摟定寶塔山”

傳承延安精神到永遠。


(四)楊家?guī)X


背靠山坡挖出的一排排窯洞,

窯洞里一張桌子一張床簡陋十分。

這就是黨中央在延安的駐地--楊家?guī)X,

居住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

看見朱德的鍋連炕,

想起了總司令的憨厚性格人民情。

入鄉(xiāng)隨俗軍民親,

同甘共苦根連著根。

看見毛澤東的小油燈,

想起了領袖的篇篇著文。

《論持久戰(zhàn)》《矛盾論》

《論聯(lián)合政府》《實踐論》

篇篇著文指航程,

篇篇著文定乾坤。

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這里建立,

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烈火熊熊。

黨的七大在這里召開,

為“打敗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

發(fā)出了全國動員令。

延安文藝座談會在這里舉行,

給文藝創(chuàng)作亮出指路明燈。

整風運動在這里發(fā)起,

黨的“三大作風”在這里形成。

毛澤東和斯特朗的談話石桌,

見證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論斷的英明。

楊家?guī)X啊楊家?guī)X,

黨中央在這里居住最長。

中國共產(chǎn)黨臻于成熟,長大成人。

您一步一個腳印,

領導中國人民走向成功。


1710908192222019966.jpg


(五)棗園


延安城的西北,

有一處革命圣地。

綠草如茵,

樹木蔥郁。

環(huán)境清幽,

一渠清水。

渠的名字叫“幸福渠”,

是黨中央在延安興辦水利惠民的印記。

這里就是棗園,

它是中央書記處所在地。

我站在五大書記的銅像前久久佇立,

想起了偉人們棗園的點點滴滴。

看著中央軍委的作戰(zhàn)室,

想起了八路軍河東抗戰(zhàn)的一次次勝利。

看著中央書記處的會議室,

想起了“大生產(chǎn)運動”的號召從這里發(fā)起,

“重慶談判”的偉人之行在這里商議。

看著棗園東北角的小土臺,

想起了張思德的追悼會在這里召開,

“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這里奠基。

看著書記處的小禮堂,

想起了軍民紡線的比賽在這里舉行。

周總理獲“紡線能手”的榮譽

任弼時書記獲紡線比賽第一,

成為人民津津樂道的甜蜜記憶。

看著毛澤東為24位延安老人祝壽的小板凳

想起了領袖們一切為了人民的情懷一覽無余。

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勝利,

因為他和人民永遠在一起。

棗園啊棗園,

您是革命圣地,

您播下的顆顆種子將開遍中華大地!


(六)壺口瀑布


“包茂”高速轉(zhuǎn)“青蘭”,

洛川宜川一瞬間。

河西岸遠眺“母親河”,

秦晉峽谷水湍湍。

黃河一路九十九道彎,

蜿蜒曲折到晉陜。

百里峽谷河面寬,

到壺口緊收落槽澗。

飛流直下二十米,

槽底飛濺浪滔天。

槽深浪急一瀉千里,

濤聲十里入耳端。

瀑布上空彩虹顯,

彩虹如橋連晉陜。

游客踩岸急拍照,

前擁后擠站立難。

“禹王腳印”顯槽岸,

游眾踩腳印學祖先。

大禹治水黃河畔,

中華文明五千年。

禹王像矗立壺口岸,

中華兒女民族情結(jié)永世傳。


(作者:王權(quán)度


值班編輯:白雪 李寬

技術(shù)支持:李馨雨

值班總編:閆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