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魂網(wǎng)12月25日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王晨12月20日至24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湘潭市、益陽市就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行調(diào)研。他強調(diào),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護和利用好紅色資源,弘揚和發(fā)展好紅色文化,傳承和賡續(xù)好紅色血脈,將革命先輩們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在湘期間,王晨來到長沙市清水塘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及故居、寧鄉(xiāng)市花明樓鎮(zhèn)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及故居、湘潭縣烏石鎮(zhèn)彭德懷紀念館及故居、湘鄉(xiāng)市陳賡同志故居、長沙縣劉少奇天華調(diào)查紀念館、長沙縣楊開慧紀念館及陵園和故居等,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了解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歷史足跡、感人故事,學習他們的崇高品格、偉大精神,聽取有關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fā)、宣傳和利用情況介紹。他指出,湖南是偉人故里,是一方紅色熱土,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毛澤東同志等一大批共產(chǎn)黨人在湖湘大地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和革命史詩。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耐人尋味,勾勒了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故事,動人心魄,重現(xiàn)了偉大輝煌的革命歷史;當年的風云激蕩仿佛就在眼前,“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生動教材,從中不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從中領悟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用實際行動把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
王晨指出,延安與湖南遠隔千山萬水,但流淌在百年黨史中的紅色基因一脈相承。在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延安精神和韶山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組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起,鑄就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精神基石。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我們更加需要深入研究、深刻挖掘并講好黨的故事、革命先輩的故事,在新時代結(jié)合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新征程上匯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強大合力。
王晨強調(diào),革命紀念館、先輩故居、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重要的紅色基因庫。這些紅色資源是黨百年篳路藍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見證,是紅色血脈的重要載體,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與研究。紅色資源十分寶貴,要從多方面加大保護力度,健全紅色資源保護法律法規(guī)體系,明確保護主體、保護措施、違法責任等內(nèi)容,對破壞紅色資源等行為依法嚴懲,為紅色資源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時,要積極開展紅色資源的廣泛挖掘和深入研究,系統(tǒng)梳理和全面分析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革命故事、革命文物等,有力有效展現(xiàn)紅色資源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與精神品質(zhì)。
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chuàng)新媒介方式,運用群眾尤其是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生動傳播紅色文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依托紅色資源發(fā)展紅色文旅產(chǎn)業(yè),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研學線路等。立足影視、曲藝、動漫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作更多豐富多彩的紅色文藝作品,借助新媒體手段,以更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講好紅色故事。要積極運用數(shù)字技術創(chuàng)新,靈活運用AI、VR等新技術,創(chuàng)建紅色資源虛擬展覽館、線上體驗館,推動紅色資源進駐新媒體平臺,強化紅色資源傳播的互動性、廣泛性和有效性。
要從娃娃抓起,強化教育傳承。探索建設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紅色教育活動,努力打造精品陳展,精心設計紅色研學線路,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傳承活動,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熏陶,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學好、用好紅色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湘期間,王晨一行向毛澤東同志銅像、劉少奇同志銅像、彭德懷同志銅像敬獻花籃。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飛、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劉蓮玉參加調(diào)研。
值班編輯:白 雪、顯 洋
技術支持:李馨雨、劉彤
值班總編:閆金久